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天台县-民间艺术

天台县-民间艺术

关键词:天台,花灯,艺术,民间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历史文化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l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73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天台民间艺术丰富多彩,主要有抬阁、莲子行、花鼓、大渔船、舞龙、舞狮、踩高跷、舞麒麟、车灯、大旗竹等十多种。

* 抬阁是天台特有的民间艺术,由四位精壮男子扛抬一个阁子形抬柜而得名。抬柜是一米见方的正方体,四面饰有花卉虫鸟,后面两侧插竹竿,用彩绸扎成一个有顶盖的敞式亭阁。

    抬阁由五六岁至八九岁的俊男俊女扮演,远远望去,扮演者凌空而立.甚为奇妙。实际上都是骑坐在一根由相向仲出的铁杖上,再饰以假脚,造成一种飘逸空灵的感觉。

    古代的抬阁以神话、传说、戏剧为题材,如《刘阮通仙》、《九龙

造天台》、《济公》、《梁祝》、《西厢》等。

    抬阁过去常在民间“取水”、过节及庙会中扛抬,并有锣鼓、莲子行、高翘、武术等民间艺术和民间体育队伍簇护,前呼后拥,观者如堵,万人空巷。

* 莲子行,由1620余名少女或少男组成,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。所选的姑娘均须面容矫美,身材匀称,唱腔婉转。每列出一位“莲子行头”率领, “行头”发音领唱,全队应和,配以馊骼作响的音夹。节奏须和行进的步伐相同,声情并茂,赏心悦目。

    莲子行一般唱“十二月歌”,逐月唱下去,都是描写月令和吉祥祝福的内容,每月一段,每段以“荷花啷呀啊”结束,因为荷花就是

“莲“,又是在“行进”中演出的,所以叫作“莲子行”。

    莲子行的曲调优美动听,已选进《中国民间音乐集成》。好的莲子行,还须熟记各行各业的知识和地方风物,走到那里,就依曲填词,把该处的内容填上演唱,因此,深受广大人民欢迎。

    * 花鼓盛行于天台西乡,尤以左溪为盛。天台花鼓与别处花鼓不同。演员斜背在左腰部的花鼓,只是一种装饰性的东西。演出时,女演员左右手各持一根鼓莄,男演员手持一面小云锣,云锣也只在唱完六旬或十二句时,才模拟性地敲击一下。

    天台花鼓的功夫在唱和舞两个方面,唱者有小乐队伴奏,演员少则一对,最多四对。曲调有《鲜花调》、《石榴花》、《采花》、《看姐》、《补缸》等十多种。

    天台花鼓多次参加县、地区演出获奖,已编入《中国民间音乐集成》和《浙江省民间舞蹈集成》,1987年,浙江省电视台还拍摄了专题电视片。

    * 天台鼓亭是一种造型精巧,雕刻艺术极其高超的民间艺术品,又称“千工亭”。体型高大,由四至八名壮汉打扮,行走在节目的喜庆队伍之中,格外引人注目。

    木雕的鼓亭,一般高约2米,二层,每层四周雕有龙头发角,四面立柱,门、窗、栏干俱全,上面雕着精彩的组画,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花卉虫鸟。鼓亭周身可插108支蜡烛,亭内小间还可以悬挂26盏小灯.亭顶则悬挂数盏大刚角灯。夜幕降临,灯烛齐燃,鼓亭通体光芒四射,人们沿街观看,仿佛进入神仙境界。

    秩序出游时,用十番伴奏,俗称“打十番”。乐队由26人组成,乐器有二胡、留子、三弦、琵琶、笔好、碰钟、鼓、锣、钱等十八种。

“十番”是十支乐曲反复演奏的总称,十支乐曲是《水底鱼》、《折桂令》、《翠妇登楼》、《枫桥夜泊》、《六十四板》、《将军令》、《思春》、《诉怨》、《当仁不让》和《赖画眉》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5523012664 传真:15523012664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:4099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